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奇闻故事

孔雀鱼养活不难,怎么养好?

发布时间:2025-05-10 04:29:25 作者:dwi 点击:67 【 字体:

我们所说的孔雀孔雀鱼,也就是鱼养孔雀花鳉鱼。其外表非常美丽,活不好雌雄分明,难养雄孔雀鱼一般3到4厘米,孔雀体型优美,鱼养色彩绚丽,活不好雌孔雀鱼比雄孔雀鱼稍微大一点,难养大约5厘米,孔雀而且雌性孔雀鱼的鱼养体色较雄的稍微逊色一些,尾鳍、活不好背鳍等各鳍也比较短

一、难养孔雀鱼的孔雀生活习性以及5个基本常识你要了解

支持小编

生活不易,下面的鱼养小卡片希望大家可以 [ 点击一下] ,你的活不好顺手点击将是我坚持的动力,点一下即可,万分感谢各位!

孔雀鱼虽然好养,但是,刚接触孔雀鱼时,你对于一些常识以及繁殖技巧还是需要了解清楚。

孔雀鱼养活不难,怎么养好?

1、新鱼入缸

在饲养孔雀鱼之前,一定要先将鱼缸消毒,可采取高锰酸钾简单消毒。洗净鱼缸后还要有养水的过程,养水时要注意一个误区:简单的鱼缸灌水静置不能算是养水,一定要有生物在里面,必要时选择一些便宜耐活的鱼、虾、螺在缸里闯缸也是不能省的。

当你从外面把孔雀鱼带回家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着急打开袋子就倒进鱼缸里,可能长时间的昏暗环境或是旅途颠簸,它们完全处于身体虚弱状态,这时你再让孔雀鱼去适应你鱼缸的水质,无异于是折腾它们。

新鱼进鱼缸,正确的做法是先过温、过水以后再轻柔地放到鱼缸里。你应该把孔雀鱼先在鱼缸里静养一阵过温,然后间隔时间,多次缓流原缸水到装鱼的袋里,完成过水,直到孔雀鱼适应一些以后,再轻柔地捞到你准备好的鱼缸里。

2、水温

孔雀鱼属于热带鱼,因此它对水温的温度要求比较高,22—28摄氏度。

3、水质

孔雀鱼对于水质的耐受性很好,只要是中性偏弱碱性水质即可,大约ph7.2~7.4。其实,即便是长时间不换水或者食物残渣等污染了水质,孔雀鱼也能耐受,不过,这时候细菌的滋生很容易引发疾病。建议定期换水,以免出现水质变坏而引起孔雀鱼健康问题。

4、喂食

孔雀鱼的性情非常温和,特别适合群居生活,所以完全可以将它与其他习性差不多的鱼类混养在一起,喂食的时候我们要荤素搭配,像丝蚯蚓,红虫,丰年虾这些活食搭配人工饲料喂,才能均衡营养,孔雀鱼也长得更快更好。

总的来说,孔雀鱼不挑食,好养活。不过喂食量要控制好,不能饥饱无度,也不能长期喂食单一,每天喂1~3次,每次几分钟内吃完,没有残留在鱼缸里最好。

5、疾病

孔雀鱼虽然不大,身体也算是皮实的,所以水质没有大问题就几乎不会病。但是,皮实不等于不会病,所以我们需要细致地观察。

孔雀鱼出现疾病的初期我们是很难察觉的,基本就没有什么症状,身体表面也看不出什么异样。不过,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可能就会发现,生病时候孔雀鱼的行动会变得有迟缓,或者是喜欢在水中嬉戏的它们,突然变得趴缸底不爱动弹,或者总是不断地探出水面呼吸,出现这些异常情况你就要注意检查一下哪里出现了问题了,尽快排查疾病原因,以达到将疾病发现并处理在疾病的初期。

假如你发现异常情况,而又不确定原因,我建议你隔离观察,并换水处理,以免群居的它们互相传染,或是致病因素依然存在,那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孔雀鱼的繁殖,百万鱼的称号是有依据的

孔雀鱼繁殖产量非常高,而且不分季节,即便冬天也照样繁殖,一般一个月一次,因此也被称为“百万鱼”。

到了发情期的雄孔雀鱼就会追逐雌孔雀鱼进行受精,这时一个鱼缸里放置雄雌孔雀鱼大概1:4的比例繁殖最佳。

雌孔雀鱼怀孕时,它的臀鳍与腹鳍之间就会出现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块(浅色或是玻璃体孔雀鱼会呈现与腹部不一样的颜色,肉眼清晰可辨),卵胎生的孔雀鱼一般每次产小鱼仔大约20到上百条。

但是一定要记住,繁殖前隔离、繁殖后要分离,因为雌雄孔雀鱼没有保护“孩子”的意识,它们狠起来连自己生的小鱼苗都会吃掉。因为刚刚出生的孔雀鱼比较小,只需要一个密度较小的生存环境,并且其水质的pH酸碱度最好小于0.5。等待大约13到14天以后,就可以放回大的鱼缸了,这样既避免大鱼攻击小鱼的问题,又能缓解养鱼密度的压力。

出生后的孔雀鱼大约3到4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生殖了,但是为了雌鱼的安全起见,还是尽量晚一些比较好,否则可能会导致繁殖质量不理想。说起繁殖质量来。

孔雀鱼同样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不管是孔雀鱼配对时的选择,还是小鱼苗出生后的生长,都印证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因此,最后能长大的孔雀鱼都是其中强者。

孔雀鱼在临产时也是要非常注意的,即将生产前的孔雀鱼体型会变得更大,也就是腹部会表现出一个平滑的方形,且它的胎斑颜色也会在这期间变得颜色非常的深。

这时期的雌孔雀鱼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上蹿下跳特别兴奋,一种就是躲在角落特别安静。因此,这时候就要注意维持水质不要激烈波动,水温控制在25度左右即可。

繁殖后的雌鱼需要静养一到两天才能放回大鱼缸里,以避免被雄鱼过早地蜇伤,会影响下一次生产小鱼苗的质量。最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有条件的话要进行分化同窝鱼仔,不要超过三代,以防止出现近亲繁殖,而使得孔雀鱼的品种退化。

孔雀鱼养活不难,怎么养好?

虽然孔雀鱼寿命很短,但是弥补它这一缺憾的就是繁殖能力超强,真可谓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时必定会打开一扇门”。既然我们选择了养孔雀鱼,就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即便它的适应能力很强,也要顺应它的生活习性,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想要孔雀鱼大鱼生小鱼,最主要的就是隔离,精心饲养,这样就能顺利地完成繁殖过程。

总之,孔雀鱼以它五彩斑斓的外表俘获了很多水族宠物爱好者的心,无论你是养鱼大咖还是新手,都想养好并繁殖出孔雀鱼,不是吗?希望我的这些实践经验能帮到大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潮州山哥】小鈺鈺胃口不開,媽媽給她做了芋泥包子,一出鍋連吃兩個

【潮州山哥】小鈺鈺胃口不開,媽媽給她做了芋泥包子,一出鍋連吃兩個
.wrap1 {width: 100%;}.box1 {width: 100%;height: 0px;/* 16:9padding-bottom:52.25%,4:3padding-bottom:7 ...

生蚝的做法步骤,原味烤生蚝怎么做好吃

生蚝的做法步骤,原味烤生蚝怎么做好吃
原味烤生蚝既然是原味烤,对于生蚝的要求没别的,就是一定要,新鲜!新鲜!新鲜!用料生蚝步骤1?新鲜的生蚝冲洗干净。我是买的时候就让卖家帮忙开好的,自己肯定不会开了。步骤2?逐个用锡纸包好。用锡纸包是避免 ...

神秘能量线贯穿地球,与许多古遗迹有关,隐藏哪些密?

神秘能量线贯穿地球,与许多古遗迹有关,隐藏哪些密?
地球上有很多神秘的地方,都令人十分好奇,例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三星堆文化区等等。同时也有一些奇观异景,比如中国的珠穆朗玛峰,峨眉山等,而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地方大多都集中在一个能量线就 ...

香港“鬼妈妈煮饭”事件!(女孩自己做饭)

香港“鬼妈妈煮饭”事件!(女孩自己做饭)
香港鬼妈妈煮饭事件被认为是失去母亲之后两个女儿出现认知错误,一位女孩自己做饭,结果脑海中一直认为是妈妈在给自己做饭。事情发生在1983年的夏天,香港九龙城的一栋居民楼气氛压抑,由于一所房间内一直有恶臭 ...

不用提前發麵也能做好吃的蔥花花捲,蔥香濃郁,上桌瞬間秒光

不用提前發麵也能做好吃的蔥花花捲,蔥香濃郁,上桌瞬間秒光
.wrap1 {width: 100%;}.box1 {width: 100%;height: 0px;/* 16:9padding-bottom:52.25%,4:3padding-bottom:7 ...

麻辣鱼的的做法(简单些)

麻辣鱼的的做法(简单些)
工艺:煮口味:麻辣味主料:黑鱼(300克)辅料:胡萝卜(50克) 西芹(50克)调料:姜(10克) 大蒜(20克) 大葱(30克) 辣椒(红、尖、干)(10克) 花椒(10克) 豆瓣(25克) 盐(4 ...

怎样做好吃的牛肉丸子

怎样做好吃的牛肉丸子
烹饪时间: 30分钟难度: 中级口味: 五香牛肉丸子是一道传统美食,很受人们喜爱,牛肉要选购新鲜来购买,一般人们喜欢在牛肉中添加土豆泥作填充物,感觉加了土豆泥有时炸过丸子,吃在嘴里有一点涩味,我改变了 ...

神秘的巨石阵的作用是什么

神秘的巨石阵的作用是什么
在这几个世纪以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同时也不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不过在古老的传说以及人们的各种推测当中,也让整个巨石阵更加具有神秘的氛围。在很多年以来,巨石阵吸引了很多人对他的考 ...

揭秘涨粉神奇:黑科技引流系统

揭秘涨粉神奇:黑科技引流系统
黑科技引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涨粉神器,借助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策略,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的、高效的、精准的粉丝增长。黑科技引流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工具和深度用户行为研究等多种技术手段, ...

怎样做好吃的牛肉丸子

怎样做好吃的牛肉丸子
烹饪时间: 30分钟难度: 中级口味: 五香牛肉丸子是一道传统美食,很受人们喜爱,牛肉要选购新鲜来购买,一般人们喜欢在牛肉中添加土豆泥作填充物,感觉加了土豆泥有时炸过丸子,吃在嘴里有一点涩味,我改变了 ...

什么是太阳黑子(磁场聚集的地方)

什么是太阳黑子(磁场聚集的地方)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光球表面存在的一些较暗的区域,这里有磁场在聚集,一个太阳黑子的大小与地球大小类似,它存在于光球表面,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根据数据统计,地球上的天气或者反常的气候现象与太阳黑子 ...

地球曾向太空发射巨大“光柱”是什么

地球曾向太空发射巨大“光柱”是什么
地球曾向太空发射的巨大光柱有可能是正在上行的闪电击穿空气所造成的,当然这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根据推测所得出的结论,具体巨大光柱究竟是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仍在努力的研究中,期待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家可 ...
返回顶部